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怀进鹏: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
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教育部直属高校“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座谈会举行
教育部党组召开2025年巡视工作会议暨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召开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聚焦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5全国两会
以改革之笔描绘高等教育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综合改革进展述评之一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跨越文明隔阂 共促世界和谐——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平行分论坛现场的报道
【改进文风大家谈】文贵品质,不唯数量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好的法学理论当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改进文风大家谈】简洁故事,平实语言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主题活动举行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对现实的感悟永远是学术研究的源泉和动力
用教育变革音符谱绘人类数字文明乐章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2025-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2025-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5-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2025-03-12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5-21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5年选题指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7-21
关于公布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03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请书下载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2-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7-1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学位法出台,更好保障高校育才质量
06-11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学术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03-11
本科人才培养,如何评价更合理
02-11
探索数智背景下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09-24
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价值
05-21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2025-07-11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06-03
怀进鹏: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5-06-03
指引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
2025-05-30
更好交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答卷”
2025-05-27
习近平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
2025-05-26
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2025-05-06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2025-04-16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2025-03-31
社科动态
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之《文明和谐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重磅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文明史研究工程”首批研究成果——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之《文明和谐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由张东刚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等一起主持撰写。同步推出的还有这两本书的英文版,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李慧明和张凌、牛云平和徐红霞翻译。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高校校报与融媒体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高校校报与融媒体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300多位新闻宣传工作者围绕“媒介融合——AI时代如何讲好校园故事”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多样共存,永续发展!第18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在复旦大学开幕
7月14日上午,第18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 ICHG)开幕式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本届大会由复旦大学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以“历史地理学:多样性与可持续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会。
“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正式启动
7月10日至11日,来自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展开对话。 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承办的“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分论坛上,“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正式启动,并列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
山东大学联合发起成立高校政治学科强国行党建联合体
高校政治学科强国行党建联合体成立大会暨党建引领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理论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山东大学监察专员陈向阳出席大会并致辞。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青年大会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7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青年大会,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唱响新时代青年之歌。
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7次会晤即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之际,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当地时间7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共同举办“中巴携手,共创未来:中巴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合作启动仪式”,成立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最新
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专项“创新体系下的世界中古史梳理与研究”开题
[07-21]
最新
文明新形态“两史两论”丛书之《文明和谐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重磅发布
[07-21]
最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高校校报与融媒体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
[07-21]
会议通知
· 第六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通知
· 第二届逻辑、伦理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国际会议通知
· 2025年第十四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 2024年第十三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会议动态
第20届中韩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治理的理论与政策”举行
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理论梳理与世界整体史书写”开题报告会举行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传承创新”分论坛举行
“全球秩序变迁与中美关系”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四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举行
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
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清华大学在第20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上举办系列活动
第49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举行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学科发展建设座谈会举行
中国品牌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大会(义乌)暨第三届 “智创未来” 高峰论坛举行
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召开
北京大学在2025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召开“数字智能:学术界、产业界及跨领域的深度洞察”分论坛
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媒体吹风会暨“清华会客厅”媒体沙龙举行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北京大学“CBDB廿年回顾暨数字史学国际研讨会”开幕
山东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强国论坛暨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
庆祝楚帛书回归暨《子弹库帛书》英文版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2025)在北京举办
观点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观察与思考】 2025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并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的学科概念,也不等同于文化产业等由人文衍生的经济效应,而是人文与经济交融促进、共同繁荣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理性概括。现实中,有的地方文化基础很好但经济未必发达,有的地方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呈现出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状态,可以说是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范例。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学思践悟】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将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202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高度自觉。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汲取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聚焦解决法治中国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都产生了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推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并将继续在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断创新发展,彰显真理力量
朱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其新意
儒家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继承早期儒家传统的基础上,朱子的民本思想不仅对以往的诸多命题作了深入诠释,而且提出了许多创新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
《资本论》解读的三条进路
自《资本论》1867年第一卷出版,特别是马克思去世后由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三卷分别于1885、1894年出版以来,学者们对《资本论》的解读研究,总体上看有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三条进路。 经济学进路 马克思在世时,季别尔、考夫曼等俄国经济学家就曾发文章评论《资本论》。马克思去世后
中亚草原游牧与绿洲农耕文明的互鉴共生
中亚是草原游牧文明和绿洲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地。自古以来,这两种文明形态和发展模式就在此碰撞交融,为人类文明史提供了双轨文明“互鉴共生”的典范。因之,草原游牧与绿洲农耕族群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中亚历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和斐然可观的历史遗存,为我们记录了古代居民在中亚地区活动及其文化发展轨迹,再现了中亚古国王朝在促进多元文明互鉴共生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中世纪”:一个需要解构的概念
既然介于西罗马帝国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间的千年时间,不再是一个同质化(黑暗)的“中间时代”,那么,“中世纪”作为覆盖整个时代的概念是不合适的,也就失去了对欧洲历史进行分期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历史学家揭示和恢复了这一千年欧洲历史的丰富多样,破除了关于它的“黑暗”的神话,那么,“中世纪”这个概念就可以放入史学史“博物馆”了。
徐乾学与清初诗学嬗变
庵博识,多通史学、舆地、礼制、掌故,延纳众长,规模宏大,乾嘉学派之先声于此肇焉。”(《清儒学案》)其幕府遂成为“清代第一个重要学人幕府”(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
“压卷”之争与明清诗学观念的演变
唐诗七律、七绝压卷作品的论争,构成了明清时期诗学实践的重要组成。它们围绕着一个特殊的主题在两个不同的论域中同步地展开,通过相似的趋向与进程,向后人揭示了两个重要诗学真相:第一,诗歌的理想审美及其价值类型存在着“一”向“多”的演替。这一过程以晚明胡震亨、钟惺为界,此前的“后七子”及其影响下的诗坛多推崇一种“孤篇压卷”的范式,此后则转向了一种集合式的多样审美。
道艺并重:汤显祖的诗学取向
也是汤显祖思想特点所在,这反映在诗学上则是道艺并重,极见复归风雅之气度。 一是言情而不悖于理。如其《义墨斋近稿序》,以“大雅”规范诗人超脱通达的情感表现,视“超然濬然,归于大雅”为“达者”,尽显道义之氤氲,大有调和情理之意味。又如对朱明之文士,汤显祖尤重宋濂,甚至于《答张梦泽》中给出“我朝文字,宋学士而止”的判断。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进方向,明确了新征程上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点。 1.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使命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形态和制度安排,标志着人类在政治生活方面的进步形态”(孙关宏《中国政治文明的探索》第四章)。 在文明史的研究中,政治文明涉及内容固然广泛,但关键性构成应当具体而明确。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与民主制度等方面,其中核心内容是国家政治制度。同时,政治文明也是人们政治思想和理念的实践与体现,包含由政治势力所构成的人的因素。
中庸之道的实践哲学意义
随着时间、空间的不断变化,这一恰当、合理、适度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变得不确定。可见,中国哲学的中道是知行合一过程的动态性概念,其恰当、合理、适度是一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它显然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中具有确定性内涵的“逻格斯”“形式”。 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主客互动的恰当、合宜、适度,“中”必须在主客互动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呈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人民城市理论原创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到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一个优化、六个建设”,思想脉络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在新时代的原创性突破。
从经典原著解读新质生产力及其影响
的内涵与影响,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其二,厘清了生产力要素的理论渊源,明确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的定位;其三,提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三种效应”及对应之策,为公共管理领域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框架
从“良法善治”理解法治中国建设
【析理论道】 概念、范畴、命题等是构成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标识性概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水平的体现。“良法善治”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抽象概括出的原创性概念,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具有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多学科交叉的内涵和特征。
构建中国数字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要点与展望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人类文明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而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科技驱动的数字革命,正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文明。数字文明普遍影响着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领域,由此催生出以数字时代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数字法学。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新质生产力作为全新质态的生产力,不局限于传统生产力“量”的积累,而是通过“质”的突破实现范式革命,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生产力迭代升级的最新要求,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
会计与财务
2024年第2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三一语法”体系下“说A就A”格式的教学研究
2025-07-21
“和敬清寂”与“道法自然”:中日茶道文化精神的分野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2025-07-15
豫西南衙署建筑中的廉政文化
2025-07-15
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启迪
2025-07-11
从组屋政策探究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建构
2025-07-11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