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怀进鹏: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怀进鹏: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焦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5全国两会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教育系统以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赓续红色血脉 勇担时代重任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大学文科的挑战与转型
精研哲学社科,让青春焕发人文华彩
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对话的时代价值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宁从一而深造 毋泛涉而两失
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开新局见实效
以改革之笔描绘高等教育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综合改革进展述评之一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2025-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2025-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5-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2025-03-12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5-21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5年选题指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7-21
关于公布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03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请书下载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2-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7-1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学位法出台,更好保障高校育才质量
06-11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学术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03-11
本科人才培养,如何评价更合理
02-11
探索数智背景下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09-24
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价值
05-21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
2025-09-1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2025-09-04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2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2
怀进鹏: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5-09-01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08-28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2025-07-11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06-03
怀进鹏: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5-06-03
社科动态
南京大学牵头成立“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
由南京大学发起的,首届全球文明数智研究暨“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由南京大学发起,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翰林大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顶尖高校文明研究相关机构共同组建。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明确任务,为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聚力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
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国主体,世界眼光”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大礼堂开幕。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志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开幕式。
首届清华-牛津本科生国际人文论坛开幕
以“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首届清华-牛津本科生国际人文论坛开幕式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牛津大学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院长王士东等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副院长夏莹主持开幕式。
“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开幕
“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在山东大学图书馆启幕。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副校长易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帅出席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吉林大学召开新学期工作务虚会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
吉林大学召开新学期工作务虚会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献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
8月28日下午,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数据局发布了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经教育部推荐、国家数据局评审,中国人民大学申报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献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 该数据集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两大核心资源——“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数据库”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简称“学术世界”)为依托开展建设。
2025年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2025年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于8月21日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C9高校的使命与任务”为主题,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九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按院校代码排序)分管学科建设的校领导。
最新
复旦史学百年国际学术论坛开幕,中外学者共议“人类之网”
[09-15]
最新
吉林大学召开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会
[09-15]
最新
南京大学牵头成立“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
[09-15]
会议通知
· 第八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第六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通知
· 第二届逻辑、伦理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国际会议通知
· 2025年第十四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会议动态
首届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中国法治实践与理论前沿讲坛”启动仪式暨张文显教授新著发布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南开大学举办第十届国际人才论坛
“AI与学科发展论坛”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片)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联席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5)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座谈会
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建立70周年暨人文地理高端论坛举行
“文明互鉴·携手同行——纪念中印建交75周年”青年对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山东大学举办“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北京大学举办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新场景与数字基座” 研讨会
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京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易学哲学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学术研讨会暨国际易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暨纪念魏宏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理论宣传座谈会举行
第20届中韩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治理的理论与政策”举行
观点
触动与因应:佛教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哲学便已有数百年历史了。佛教之所以能输入中国,玄学是一大诱因。从中国哲学史来看,玄学的关注点,不再是治天下之类的实学,而是精神现象学之类的虚学。玄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本体论,但很大程度上只能解释物质现象,却不能解释精神现象,也没有找到安顿精神的办法。饮酒、清谈、索隐行怪,只能获得一时的欢愉,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中华民族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集体道德记忆建构和传承的民族。我们珍视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将那些最能反映我们集体性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生活经历刻写成丰富多彩的道德记忆,从而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道德记忆。在中华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世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道德记忆。
崇雅复古:元代诗人虞集对乐府诗的认识
的乐府诗应该做到“礼、义由乎其中,性情达乎其外”,这样才能重返大雅之盛。 虞集的这种乐府观,与元代的雅乐复古背景息息相关。元代建国之初,就不乏有识之士倡导并践行雅乐复古,元世祖朝著名经学家和音乐家熊朋来堪称代表。《元史·熊朋来传》载:“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铨外选于江西,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列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儒学官,使者报闻,而朝廷以东南儒学之士唯福建、庐陵最盛,特起朋来连为两郡教授。
从“唐文粹”编纂看唐宋之际乐府观新变
杂题乐府与新乐府的接受,进而可与宋人的乐府创作实践相观照,呈现唐宋之际乐府观的变化脉络。 乐府题材的延展与接受 姚铉的文学主张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其追复古雅、强调文学社会功用的编纂理路,令《唐文粹》在选录唐人乐府时,较《文苑英华》更加注重作品的拟古风格与现实意义,这与唐人新乐府运动批评南朝以来乐府诗浮艳浅显、“止于模象物色”的主张一脉相承。
人工智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专家点评】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从消费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促进有效需求。一是有助于扩大消费的空间。在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将节省人的劳动时间,扩展人的生活、发展和享受的时间。这些都为拓展消费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以史为鉴 开创更加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强调,“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我们真诚希望各国都以史为鉴、以和为贵,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
【改进文风大家谈】好的文风,需要心中有读者
【改进文风大家谈】 我长期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写作中度过的。不仅自己写论文,还要不断给研究生改论文。论文写作有甘更有苦,有好的文风才能写出好论文。写论文时心目中要有读者,而且时时要想到读者。论文是写给别人看的,要让别人愿意看,看得下去。名家吕叔湘、朱德熙等的论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读了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强烈感觉,再深的道理也说得明白。
礼以成人:儒家视野下的生命塑形与德性培养
《礼记·冠义》开篇即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礼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识。而“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开端,其意义远非一场简单的年龄庆典,它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成人教育仪式,通过象征性的“三加”环节,将儒家对“成人”的核心要求,熔铸于青年生命之中。 冠礼的核心仪节“三加”,是一场服饰与志向共同升华的典礼。《仪礼·士冠礼》云:“始冠缁布之冠也。
流动的十三经,凝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十三经在中国古代的传承与传播,其实正是每一时代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的知识转化和文化创新。流动的十三经,连续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之路;充分挖掘其中民族互鉴、团结进步的思想理念,应能发挥以古润今之效,助益当下建设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伟大实践。
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同时需要看到,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市场需求。在经济活动中,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推动供给的调整和优化。市场需求包括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
构建中国行政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法学二级学科的行政法学,其知识体系涉及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关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中国行政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对于坚定法治自信,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现在与未来,必须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数字货币主权竞争及策略建议
从支付场景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景。在国内,此类线上与线下场景基本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领,央行数字货币尽管可能拥有可以调用的线下场景资源,但相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形成的竞争门槛,仍处于明显劣势。 央行数字货币与 超主权数字货币的竞争策略 首先,以正面积极的形象来推动国际化。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选聘特岗教师118万人,覆盖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广大特岗教师扎根乡村,用青春写下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总书记勉励广大特岗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贡献
和渤海地区的两支回民抗日游击队最为著名。朝鲜族、满族、壮族、瑶族、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也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之抗战建国,有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之参加”,“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第454页)。全民族抗战的斗争实践,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大模型合作与治理
但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等战略性领域,仍面临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和发达经济体不断出台相应产业政策,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协同应对、共建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大模型合作与治理,有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数智主权与制度塑造能力,加快形成更加开放、公正、包容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续而深远的力量。 1.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激励勇毅前行之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有力号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重温抗战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力量,具有跨越时空的深远意义。
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建设:实践是检验工作的核心标准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区域国别学的特点在于学科鲜明的交叉性和实践性,二者相辅相成,学科交叉是基础,实践则是检验区域国别学建设、在学术性与智库性有机结合中发展与发挥作用的关键;与高校以外智库相比,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工作主要集中于开展智库研究和培养广义的智库人才。这意味着,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不仅要有智库能力,而且要重视和落实区域国别人才培养。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文明意涵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范畴,“共同体”贯穿于社会形态演进的全过程。历史上,不同文明对共同体内涵的理解各异,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曾以个人主义和民族国家为中心,一度弱化了共同体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当下,全球性危机和社会原子化倾向日益凸显出共同体理念的现实价值。因而我们有必要在文明视域下对“共同体”这一范畴进行重新审思。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
会计与财务
2024年第2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模式创新 ——以河北省为例
2025-09-15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对法的资源价值和效率的阐释
2025-09-15
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路径研究
2025-09-15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2025-09-15
网络交际中句末语气词“哈”的功能与成因探究
2025-09-12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