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我国教育取得五个“新突破”
教育部专场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怀进鹏: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怀进鹏: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焦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使命感引领教育未来
AI“撞上”法学引发的学科变革
“我们为什么关注人文经济学”
百年风华,文脉常新!复旦大学历史学科迎来百年华诞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教育系统以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赓续红色血脉 勇担时代重任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大学文科的挑战与转型
精研哲学社科,让青春焕发人文华彩
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对话的时代价值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宁从一而深造 毋泛涉而两失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2025-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2025-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5-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2025-03-12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25年度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05-3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5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5-21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5年选题指南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7-21
关于公布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03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7-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6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6-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请书下载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5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7-0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2-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7-1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学位法出台,更好保障高校育才质量
06-11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学术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03-11
本科人才培养,如何评价更合理
02-11
探索数智背景下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09-24
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价值
05-21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2025-09-24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
2025-09-1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2025-09-04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2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2
怀进鹏: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5-09-01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08-28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2025-07-11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06-03
社科动态
首场 “科学、哲学与艺术: 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举行
AI时代,人类何为?高等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何在?如何创造兼顾技术变革与人文精神的人类未来?9月23日,莫言、袁亚湘、吴国盛共聚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首场“科学、哲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与1000余名人大师生共话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以一席“星空下的对谈”开启一场求真、向善、尚美的思想盛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社会心理科学论坛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付强,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李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吉林长春举办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吉林长春举办。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并荣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
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举行。会上公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评审结果,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名单,基地案例“从实践到真知:中美青年菁英交流项目”荣获中国智库综合评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
百年风华,文脉常新!复旦大学历史学科迎来百年华诞
复旦大学历史学科迎来百年华诞。9月20日上午,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100周年大会在相辉堂南堂举行。作为复旦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学术影响力最卓著的学科之一,创始于1925年的历史学科是复旦人文社科的一面旗帜。
历时20年,他们编绘了一部“山河史书”
出山川于卷上,纳古今于尺幅。打开《清史地图集》这本巨著,能瞬间“穿越”三百年山河。20年,77人,编绘了一部“山河史书”;72幅地图,千万字考证,只为“看见”历史。将万里山河的变迁,精准烙印在纸上的每一个细节。
“抗战中的学人与学术——史语所的李庄时代”主题展览开幕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市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及北京大学校史馆,主办“抗战中的学人与学术——史语所的李庄时代”主题展览,旨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一代学人的爱国情怀与学术担当。展览开幕式于9月17日上午在北大举行。
语通中外文明,藏纳古今智慧——“语藏”计划启动暨《“语藏”先声》新书发布会举行
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天津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及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协办的“语藏”计划启动暨《“语藏”先声》新书发布会举行。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等机构,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燕园,围绕双语辞书编纂与翻译、中外文明互鉴、数字人文视域下辞书建设等前沿学术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南京大学牵头成立“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
由南京大学发起的,首届全球文明数智研究暨“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文明实验室国际联合体”由南京大学发起,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翰林大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顶尖高校文明研究相关机构共同组建。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明确任务,为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聚力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
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国主体,世界眼光”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大礼堂开幕。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志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开幕式。
首届清华-牛津本科生国际人文论坛开幕
以“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首届清华-牛津本科生国际人文论坛开幕式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牛津大学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院长王士东等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副院长夏莹主持开幕式。
“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开幕
“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在山东大学图书馆启幕。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副校长易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帅出席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最新
首场 “科学、哲学与艺术: 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举行
[09-24]
最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09-24]
最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吉林长春举办
[09-23]
会议通知
· 第八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第六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通知
· 第二届逻辑、伦理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国际会议通知
· 2025年第十四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会议动态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举办
首届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中国法治实践与理论前沿讲坛”启动仪式暨张文显教授新著发布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南开大学举办第十届国际人才论坛
“AI与学科发展论坛”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片)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联席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5)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座谈会
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建立70周年暨人文地理高端论坛举行
“文明互鉴·携手同行——纪念中印建交75周年”青年对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山东大学举办“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北京大学举办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新场景与数字基座” 研讨会
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京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易学哲学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学术研讨会暨国际易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暨纪念魏宏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理论宣传座谈会举行
观点
以使命感引领教育未来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高校不仅要关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技术赋能,更应回归教育本质,深刻认识使命感所具有的引领性作用——它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注入持续动力、强化责任担当,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与精神根基。 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在办学历程中凝练形成了“顶天立地、知行合一”的精神传统,其核心正是使命驱动的教育实践。
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观与客观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
“我们为什么关注人文经济学”
编者按 近期,光明日报的多个理论学术版面围绕人文经济学研究刊发文章、开展对话,受到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编辑部在与学者的交流中发现,人文经济学这一领域不仅集聚了很多知名学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对这些青年学者而言,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对人文经济学的关注?人文经济学又对他们的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传统休闲观念与生活追求
【光明学术笔谈】 “休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一部中国休闲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与生活的发展史,展现了中国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及对理想生活态度与方式的探寻。中国传统休闲将对道的体悟融入日常,注重人性与自然、自由与秩序、灵动与安宁的平衡,涌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盎然诗意,和对超越单纯休息娱乐的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 “休闲”的原初概念 作为一种迷人的文化现象,休闲在中国渊源极早。
敦煌汉唐碑铭及其历史价值
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先后获批立项,更多成员随之加入整理研究敦煌相关碑铭的队伍,推动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基于笔者及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试就敦煌汉唐碑刻的历史价值略作阐释。
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始终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和建设者。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的重大进展。它根植于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传承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精髓与成功实践,着眼于为人类共同应对挑战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是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外向延展,深度契合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在稳定全球经济、完善全球治理、驱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等方面彰显重要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前行,促进经贸合作、治理协同、普惠包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广阔前景。 1.
客家家规家训的情怀和智慧
传统中国往往通过家规家训教育家族成员,家规家训联通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是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良俗的经典范本。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三省慎独的品德修养、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炎黄文献的等次性问题
跨越2000多年,确有明显的“等次性”。不过,炎黄学对于文献记载的炎黄传说(史事),不仅要小心“洗刷掉它的神话外壳,找出可信的历史核心”,还要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努力发现这些传说是为何、如何保存至今的。因此,对炎黄学而言,即使是魏晋以后的“第三等资料”,与“原始性”的第一等资料具有同等价值。 一 炎黄学研究所用最为原始的资料,即第一等资料,为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古典文献。
优秀传统家礼的特色及启示
传统家礼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文明特质的鲜明标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受封建社会制度影响,传统家礼不可避免地包含有等级尊卑等糟粕,但其蕴含的文明精髓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访谈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国际关系研究既属于理论研究范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也关涉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数字时代的人文经济学
编者按 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交往方式,在重塑经济运行、文化形态底层逻辑的同时,更叩问着“人”在技术洪流中的价值坐标。人文经济学的兴起,为我们理解数字时代中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也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数字时代效率与公平、数字与伦理、科技与人文、文化与经济等一系列颇具现实张力的问题。
新形势下外贸企业何以破冰攻坚
对外贸易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多挑战。2025年5月,李强总理在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为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中国外贸企业发展优势
民法公平责任的前世今生
公平责任从《侵权法》第24条到《民法典》第1186条的立法变革引发了学界关于公平责任性质、司法适用的激烈讨论。从直接适用的原则性规定修订为指引性条款,意义重大。我们要纵向考察公平责任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演变历程,厘清公平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的体系功能,才能更好地在司法中实现《民法典
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贡献度等,形成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 根据评价对象分类推进 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要避免“一刀切”,尊重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鼓励高校走特色与创新发展之路。 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推动形成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高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典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光辉典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要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还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做到融会贯通运用
触动与因应:佛教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哲学便已有数百年历史了。佛教之所以能输入中国,玄学是一大诱因。从中国哲学史来看,玄学的关注点,不再是治天下之类的实学,而是精神现象学之类的虚学。玄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本体论,但很大程度上只能解释物质现象,却不能解释精神现象,也没有找到安顿精神的办法。饮酒、清谈、索隐行怪,只能获得一时的欢愉,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中华民族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集体道德记忆建构和传承的民族。我们珍视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将那些最能反映我们集体性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生活经历刻写成丰富多彩的道德记忆,从而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道德记忆。在中华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世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道德记忆。
崇雅复古:元代诗人虞集对乐府诗的认识
的乐府诗应该做到“礼、义由乎其中,性情达乎其外”,这样才能重返大雅之盛。 虞集的这种乐府观,与元代的雅乐复古背景息息相关。元代建国之初,就不乏有识之士倡导并践行雅乐复古,元世祖朝著名经学家和音乐家熊朋来堪称代表。《元史·熊朋来传》载:“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铨外选于江西,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列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儒学官,使者报闻,而朝廷以东南儒学之士唯福建、庐陵最盛,特起朋来连为两郡教授。
从“唐文粹”编纂看唐宋之际乐府观新变
杂题乐府与新乐府的接受,进而可与宋人的乐府创作实践相观照,呈现唐宋之际乐府观的变化脉络。 乐府题材的延展与接受 姚铉的文学主张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其追复古雅、强调文学社会功用的编纂理路,令《唐文粹》在选录唐人乐府时,较《文苑英华》更加注重作品的拟古风格与现实意义,这与唐人新乐府运动批评南朝以来乐府诗浮艳浅显、“止于模象物色”的主张一脉相承。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
会计与财务
2024年第2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测度趋向探析
2025-09-24
电信诈骗的风险治理:日本经验的中国镜鉴
2025-09-24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通过”和“经过”偏误分析
2025-09-24
语气词“哈”的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影响
2025-09-19
“群学”视角下的严复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5-09-17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